资讯 《狂飙》是懂《孙子兵法》的
首页 资讯 娱乐新闻 《狂飙》是懂《孙子兵法》的

《狂飙》是懂《孙子兵法》的

放假归来,大家可能对春节档电影难以达成共识,但一定看过一点《狂飙》。

临近大结局,回顾高启强的半生,改变他命运的那一夜应该不是安欣在大年夜为他带进弟弟妹妹送来的饺子,而是在菜市场的小吃摊上,安欣亲自为高启强开出书单。一本《孙子兵法》,强哥看了很多年,翻到书页起毛边,笔记写了一整本,常看常新。

《孙子兵法》强调计谋与攻略,作为将领,要有智慧,要得到士兵的信任,能够关怀、关照跟他一起打仗的人;到了战场上,不能胆怯,不能害怕,一定要勇敢。细细看来,高启强努力做到了这一点,高启盛、老默、唐小龙、唐小虎,都爱他。

虽然《狂飙》未必完美,但它把《孙子兵法》重新带回了我们面前,成为不少图书榜单的销售第一。

今天的文章里,学者杨照详细讲解了《孙子兵法》的厉害之处和运用之道。读了它,你就知道,强哥读的每一遍《孙子兵法》,都没有白费。

讲述 | 杨照

来源 | 《百家争鸣时:春秋战国经典八部》

01.

打胜仗的基本条件

《孙子兵法》第一篇叫做《计篇》,一开头就说,“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孙子的定义当中,战争已经被提升到战国时代的概念。

《左传》里讲春秋时代是这样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大事是两件并列的,前者祀,也就是礼或者是祭礼,牵涉到封建的所有礼仪,摆在前头。后者戎,也就是打仗作战,跟祭礼相提并论。

可是到了孙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没有祀了,祭、礼不重要了,特别凸显战争是最重要的,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到这个时代,一个国家能够继续存留下去,或者倒过来会灭亡,关键就在“兵”,在战争,因此非得要用心不可。

《计篇》先讲“不可不察”,怎么“察”?如何用心去了解战争呢?有一定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大纲,叫做“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先来了解五项基本的原则,“经”用来表达最关键、最重要、最基本的。孙子所提出来的五项基本原则,第一是道,第二是天,第三是地,第四是将,第五是法。

首先,孙子用的是狭义的“道”,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也可以把它当作是战争的最高关怀。

人民与君王之间的想法、态度究竟是不是一样的——“令民与上同意也”,这是战争最高层级的关怀,也就是必须要明了民意之所向,更进一步,要主动驱策民意,让民意跟国王所要的彼此之间是一致的。

如果你要的不是人民要的,战争就不能打,就不具备有战胜的最根本最根本的条件。只有人民跟国王是一心的,才能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这里的“诡”就是背叛,一定要记得孙子指出来战争的关键基础是,人民会不会听你的,会不会背叛你,这是道。道,一定要让人民跟国君的想法,跟国君的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项是天,天主要讲天时,是白天还是晚上?是什么样的季节?另外有时制,时制指的是不仅要了解现在是不是春天,还要知道春天怎样变化成为夏天,夏天如何变化成为秋天。如果要打仗,一定要确认清楚是在什么样的时间条件下去打仗。

有时间的因素,相对应的也就有空间的因素,必须要掌握——所以第三项是地。地,广义地来讲,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打仗,包括是在自己的国境内打仗,还是到别人的国里打,也包括了在不同的地形里面打仗,不同的地形有不同排列阵势的方法。

《孙子兵法》后面的篇章非常重视地形,有《行军篇·第九》,《行军篇》指的就是遇到什么样的空间,要用什么方式来布阵。接下来有《地形篇·第十》,还有附加在《地形篇》后面的《九地篇·第十一》,这全部都是在为我们分析地理,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地势、地形、地理非常重要。

最关键的是“死地生地”,要去分辨什么样的地势对你是有利的,有机会打胜仗,这是生地。什么样的地势是非常不利的,要尽可能地避免,如果你落到了这样的地形去打仗,必输无疑,那叫做死地。

第四项也很重要,叫做“将”。谁来帮你带兵?是什么样的人?你要怎么样去挑选将领?或者怎样判断这个将领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在将领的判断上,孙子也举出了五项标准,“智、信、仁、勇、严”。

将领要相当的智慧,要得到士兵的信任,既然如此,就必须要有同理心,要能够关怀、关照跟你一起打仗的人;再来,既然到了战场上,你不能胆怯,不能害怕,一定要勇敢;还有带军队必须要有纪律,所以要有严,这是作为一个将领的基本的条件。

最后第五项,叫做“法”。法也分三个重点,曲制、官道、主用。

第一,军队是用什么样方式组成的?军队的编制是步兵还是骑兵?有什么样的武器配备?第二,军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第三,军队必须要有资源,没有足够的资源是不可能维持一支军队的。第三项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后勤补给。

有道、有天、有地、有将、有法,孙子接下来就说,“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统领军队要打仗的人,必须明白这五项原则,知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胜利。倒过来,如果没有思考,没有依循这些原则跟纲领的人,是不可能打赢战争的。

02.

战争开始前,胜负已分

知道了这五项原则之后,接着第二个步骤,“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这是一些根本的标准。

你必须要去设计出一套检验的办法,一条一条列出来具体作战情况,看自己拥有多少把握。比如第一个原则,要看一下,现在国内民意的倾向到底如何?国君想要往东,民意是一面倒地跟随的国君意愿,还是有20%的人只想留在原地,甚至还有30%的人想往西去?

再下来看看所用的这些将领,每一个将领到底在“智、信、仁、勇、严”上面,他们可以拥有多少的分数,这个人全部五项条件加一加85分,另一个可能只有45分,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去调整在将领上的布局跟安排。

你也要有一个清楚的表格可以去检验后勤补给可以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校之以计”。

但《孙子兵法》后又强调,必须要“而索其情”,在古代中文里“情”这个字,必须当做“事实”来理解,意思说不要自己骗自己,“校之以计”就必须要非常认真、严肃地去探索出真相来,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以及充分的把握。

所以这两件事情是放在一起的,如果没有这种一条一条检验的办法和设计,你无从了解军队目前的真实现状。

再下来极为有趣的,孙子直接讲,“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他在这里连续提出了七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打仗的两边,哪一边的国君得到比较多民意的支持?第二,打仗了两边带领军队的将领,哪一个在“智、信、仁、勇、严”上面得分比较高,具备比较好的条件?

第三,在空间跟时间的运用上,打仗的两方,哪一边得到了优势。第四,在人事、在管理在配备编制的制度面上,两边哪一边是比较适合的?

第五,两边的军队负责打仗的这些士兵,哪一边比较强悍一点?再下来,这些要上战场的士兵,哪一边得到比较好的训练?最后,在管理上面,从将领到士兵赏罚的制度,哪一边比较清楚,比较明确?

把这七个问题排开来,得到了答案。这个时候孙子就告诉你,如果你把这个七条全部比较完之后,仗不用打,不用真的上到战场上就已经知道谁会胜谁会负了。

这就是《孙子兵法》开篇就已经显现出来的特色。他分析战争,思考战争,他就提醒你,如果想要打仗,不是到了战场上去计较胜负,战争的关键其实是在上战场之前。把战争的条件全部铺陈开来,都已经想过、思量过、安排过、权衡过了,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你跟对方究竟谁有优势。

03.

战争的最好方式:全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第三》中,孙子明白地提出这样的基本原则:“上兵伐谋,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这指的是面对战争,用兵上策,是以计谋让敌人屈服。换句话说,不必真的卷入到战斗当中。

其次,是运用外交手段先挫败了敌人,也就是在敌人上到战场之前,你已经使得敌人变弱了。再下来,第三个层次是,在战场上面以武力压服敌人。

最糟的是,敌人守在自己的城里,明明知道守城容易攻城难,你却还要去攻城,攻城就算进到了敌人的城里面,你也要付出非常高的代价,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完整的战争上的思虑跟考量。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善于用兵的人,他能够使敌人屈服而不靠交战,他能够夺取敌人的城池而不需要靠硬攻,他能够灭亡敌人的国家而不靠久战。

战、攻、久都不是战争应该要有的焦点,这是以前的打法。以前两国相争,可以拖很长很长的时间。在持久的过程当中,国家就凋敝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你只看到你跟这个国之间持久战的胜负,最后会在你没有防备的地方,有新的敌国来给予你非常严重的打击。

动用军队去进攻,去真正打仗都不是战争最好的方式,倒过来,要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你要追求的是全胜,或者是保全,这种战略才能够争胜于天下,军队不至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可以完满地实现。

这就是为什么战争必须要谋划,谋划比战场上的活动还更加重要。为了要保全自己的军队,追求最大利益原则,谋划最初就包括了规模,“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如果我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你占有绝对的优势,就包围敌人。因为你以十倍的军力彻底围攻敌人,很简单,敌人没有任何的机会,他就会投降,这样你保全了自己,也保存了敌人的实力,把它整个吞噬下来。

“五则攻之”,如果你有五倍于敌的兵力,你可以打他。因为你如果不打他,光是围,没办法把他围起来,可是你有五倍的力量去攻打他,他抵挡不住,仍然要投降的。而且这种兵力悬殊之间的进攻,你自己不会有太大的损伤。

如果你的兵力只比敌人多一倍呢?这个时候你要设法让敌人的兵力分散,要切断敌人去创造出更大的优势,这样才能够降低在战斗的过程当中自身的损耗。

如果你的兵力跟敌人相当的话,就要小心了。意思是说这不是好的战斗时机,你要认真的考虑,真的要打吗?跟敌人实力相当,打下来,不管输赢,自己一定会承受相当大的损失,不要随便打,能不打最好就不打。

再往下,如果你的兵力少于敌人,根本不要想打,这个时候要考虑的是另外一个因素是——该怎么逃?

该走就走,千万不要硬撑在那里,你用少数的兵力去对敌人多数的兵力,你讨不到任何的好处。你要永远都在计算,这样打下来我的损失有多少?我怎么样可以让这个损失降到最低。先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才有可能在战争当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实力不如敌人,一定要避免决战,所以孙子说,“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果弱小的军队却固执坚持,也就是没有弹性,只知道要打,以为军队出去就是为了打仗。如果你抱持着这种观念,就会变成强大敌人的俘虏,你自己的实力和利益会被敌人拿走。

“夫将者,国之福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一个懂战争的将领,为什么那样的重要?因为他是国家的辅佐,如果辅佐得周密,国家会强盛。如果这个辅佐,也就是带兵的人跟他带兵的方式有缺陷的,国家就必定会衰弱。

尾声.

《孙子兵法》是讲策略的书,而且是用非常聪明的方式来讲策略。当然《孙子兵法》有它的基本缺点,那就是在讲述的过程当中常常流于一厢情愿。

比如说在兵法的运用上特别强调几点,要讲究速度,要能够集中。有的时候读着读着会让我想起年轻时候打篮球,篮球教练拿着纸牌讲解区域联防,然后示范。示范的时候,你会觉得好了不起,对方的球传到任何的地方,我们都有至少两名球员可以去防住,我们怎么能够不赢球呢?

但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真的这样防守,常常还是守不住,还是会输球。检讨的时候教练会说,那是因为你们不够快,回防不够快,够快就好了。但是动作再怎么快,仍然有可能对方比你更快。

从这样的经验也就是要提醒大家,首先,策略思考非常重要,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尤其是在竞争敌对的状况下,如果没有任何的策略,一团乱,没有前因后果,会非常的糟。

但是策略思考后面必然牵涉到策略的执行,不是所有的策略都能够执行,更重要的是,策略的执行不见得一定能够符合策略的设计。 这是我们在读《孙子兵法》的时候,也应该要时时放在心上的问题。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Lisa花费四千万购买韩国单独住宅 约689.2平
下一篇
迪丽热巴起诉两家店铺侵权 商家已无财产可供执行

评论

共 0 条评论